热门搜索:
product display
荆门中小学校舍房屋抗震能力安全鉴定服务
1鉴定的基本步骤接受申请人的委托。根据委托方提出的鉴定原因和要求确定鉴定的目的、范围和内容。收集有关图纸资料如工程勘察报告、设计计算书、设计变记录、施工图、历次加固改造图纸等。调查建筑物历史如原始施工、历次修缮、改造、用途变、使用条件改变以及受灾等情况。考察现场按资料核对实物调查建筑物实际使用条件和内外环境查看已发现的问题听取有关人员的意见。制定详细调查计划及检测、试验工作大纲并提出需由委托方完成的准备工作,承德房屋抗震检测鉴定专业单位。
2鉴定的基本工作内容:a.结构基本情况勘查结构布置及结构形式圈梁、支撑或其他抗侧力系统布置结构及其支承构造构件及其连接构造结构及其细部尺寸其他有关的几何参数。b.结构使用条件调查核实结构上的作用建筑物内外环境使用史含荷载史。c.地基基础包括桩基础调查场地类别与地基土包括土层分布及下卧层情况地基稳定性斜坡地基变形或其在上部结构中的反应基础和桩的工作状态包括开裂、腐蚀和其它损坏的检查其它因数如地下水抽降、地基浸水、水质、土壤腐蚀等的影响或作用。d.材料性能检测分析结构构件材料连接材料其它材料。e.承重结构检查构件及其连接工作情况结构支承工作情况建筑物的裂缝分布结构整体性建筑物侧向位移包括基础转动和局部变形结构动力特性。f.围护系统使用功能检查。g.易受结构位移影响的管道系统检查。
3性鉴定评级方法: a房屋性鉴定可分为安全性鉴定和正常使用性鉴定同时兼有建筑物适修性等级评估。其鉴定评级应按构件、子单元和鉴定单元各分三个层次。每一层次分为四个安全性等级和三个使用性等级按规定的检查项目和步骤从层开始分层进行。b在房屋性鉴定中若委托方要求对Csu级和Dsu级鉴定单元或Cu级和Du级子单元或其中某种构件的处理提出建议时宜对其适修行进行评估。
抗震设防类别可划为丙类
1 标准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当地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2 重点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地基基础的抗震措施,应符合有关规定。同时,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
3 特殊设防类,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加强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按比9度*高的要求采取抗震措施。同时,应按批准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确定其地震作用。
2.2结构材性测试
2.2.1混凝土强度测试
现场采用回弹法对结构混凝土构件的混凝土强度进行随机抽查测试,具体操作过程按照《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23-2001)进行。现场检测发现:混凝土外观质量较好,构件表面硬度较为均匀。经测试,梁混凝土平均碳化深度20mm,柱平均碳化深度15mm。结合测定的混凝土碳化深度,推定混凝土现有强度,具体测试结果见附录二。根据测试可以看出:梁柱测区回弹强度修正值范围在20.3~27.0MPa之间,梁柱混凝土强度等级推定值C20;圈梁混凝土强度等级推定值C15。
2.2.2砌体强度测试
现场采用贯入法随机测试房屋砌体中砌筑砂浆强度,采用回弹法随机测试房屋砌体中砌块强度,具体操作过程参照《贯入法检测砌筑砂浆抗压强度技术规程》(JGJ/T136-2001)和《回弹仪评定烧结普通砖强度等级的方法》(JC/T796-1999)进行。现场检测发现:砌体整体外观质量良好,灰缝平齐,饱满根据现场测试结果可知,房屋砂浆强度等级推定为M1.1,各层砌块强度等级推定为MU10。
2.3建筑物倾斜检测
现场采用经纬仪棱线投射法对房屋外墙棱线进行了倾斜测量,测量结果见附录四,倾斜测量包含施工误差在内。由倾斜测量结果分析,主体结构倾斜无明显规律,结构沿横向(东西向)纵向(南北向)倾斜无明显规律,东西局部*大倾斜率为3.0‰(具体见附录四),南北局部*大倾斜率为4.0‰(具体见附录四)。测量结果表明,房屋有一定倾斜,但倾斜量均小于规范规定的4‰,由于各方向倾斜无一致性,可能存在部分施工误差或其它因素,可认为房屋地基基础无严重静载缺陷。
( 1) 房屋主体结构施工质量检测,主要是砖、混凝土、砂浆等的强度检测。对于砌体结构的房屋,检测中应以砌
体强度的检测为主,其它结构构件可适当抽检。这里需要注意的是:
房屋抗震对砂浆强度的要求较低,在6 度地区,A类砌体结构不应**M0. 4、B 类砌体结构不应**M2.
5,砂浆强度较易满足抗震要求。砂浆强度还应该满足安全性要求,应根据实测的砂浆强度,对房屋结构承载力进行验算,以保证房屋的安全性要求。
( 2)
房屋层数与高度的检测。《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对房屋层数与高度均做出了规定,这里应注意的是,房屋抗震对房屋层数要求较严,对高度要求可以适当放松。也就是说鉴定当中如果房屋只是*高,可以对房屋加固后继续使用,但是如果出现*层现象,该房屋就需要改变使用用途或改变结构类型了。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校舍房屋一般属于横墙较少的房屋,个别房屋应属于横墙很少的房屋。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横墙较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
2m 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规范并未给出横墙很少的定义,一般如果开间大于4. 2m 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80%
以上,可以认为该建筑属于横墙很少的房屋。
( 3) 结构体系检测。结构体系中主要方面应包括抗震横墙间距、高宽比、房屋规则性要求及楼板类型等。
学校根据使用要求,需要大开间的房间,因此房屋的抗震横墙间距较多不符合要求,抗震横墙是抵抗地震力的主要受力构件,如间距过大应该增设抗震横墙。这里需要注意的是2001
年以前的砌体房屋预制楼板使用的较多,个别楼房还是木屋架,而对于横墙较少的房屋宜采用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等,砌体结构一旦抗震受损,预制楼板危害较大,因此,对于预制楼、屋盖均应改为现浇或装配整体式楼、屋盖。
( 4) 房屋整体性。主要包括墙体平面内应闭合、纵横墙交接处应有连接以及圈梁、构造柱的布置。实
际情况是,墙体在平面内不闭合、纵横墙交接处的连接,只有少部分房屋不符合要求;
而圈梁、构造柱的设置的情况是: 50、60 年代的房屋基本未设置圈梁、构造柱; 70
年代、80年代初期的楼房一般设置了圈梁但未设置构造柱,到90
年代至今,一般均设置了圈梁、构造柱,但个别房屋的设置位置、数量、混凝土强度不符合抗震鉴定要求。设置圈梁、构造柱是房屋整体性的重要的抗震措施,须给予足够的重视,设置不满足要求,应重新设置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5) 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及其连接。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结构构件的局部尺寸、支承长度和连
接,这里易出现的问题是一些房屋的门窗间墙*小宽度和外墙尽端至门窗洞口边的距离小于规范要求。二是,非结构构件的现有构造不满足要求,比较常见的是女儿墙、门脸等装饰物高度过大且与主体无拉结。房屋中易引起局部倒塌的部件大多不是主要受力构件,这些构件不满足抗震要求,在地震中会发生局部的倒塌,但造成的危害会相当严重。
( 6) 房屋结构验算包括: ①安全性验算; 笔者认为,不管委托方是否委托做安全性鉴定,参与鉴定的技术人员都
应该根据检测结果对房屋结构安全性进行验算,在确保房屋安全性的前提下再进行抗震性能鉴定。②抗震承载力验算: 抗震验算对于A 类、B
类的要求是不同的,A 类房屋: 如*级抗震鉴定满足要求,可不进行*二级抗震综合抗震能力指数验算,即可认为该房屋满足抗震要求。B
类房屋:*级为抗震措施鉴定,*二级为抗震承载力验算及可采用综合抗震能力指数的方法进行抗震验算,一、二级抗震鉴定均需满足要求,任何一项不满足要求均需进行加固处理。